欢迎访问市政和园林局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读懂历史园林系列|惠山古典园林里的秋

发布时间:2025-10-16 14:31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惠山脚下,有一片粉墙黛瓦的江南古典园林群落,这里就是锡惠文物古迹名胜区,目前以惠山古镇景区总命名之,犹如一本沉甸甸的古籍善本,记载着唐宋元明清无锡各个时期的历史故事,被称为“无锡的露天历史博物馆”。这里有号称江南四大古典园林之首的寄畅园、天下第二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惠山寺、108座名人先贤祠堂群;这里是园林文化、祠堂文化、泉茶文化、泥人文化的荟萃之地;这里是古树名木、名花异卉的集聚地,时值秋日,古木名花为这里增辉添彩,别具风韵。

  无锡的秋,以江南特有的温润质感铺陈。它不似北方秋景的浓烈张扬,没有骤降的气温与大面积的林木变色,却在漫长的秋日时光里,将秋意渗透进城市的每一处空间。而惠山古镇的秋则始终占据核心位置——它不像城市其他区域的秋景那样零散,而是将自然景致与人文建筑、历史文脉深度融合,浓缩了无锡秋季的文化基因与生活美学,成为读懂无锡秋韵的关键样本。当秋风掠过惠山,菊的绚烂、枫的炽烈、桂的清甜、银杏的苍古次第呈现,既展现着自然季节的更迭,也承载着无锡千年的人文记忆。循着这些景致走进惠山古镇,便是读懂无锡、理解无锡、爱上无锡的过程。

  惠山菊会 秋阳里的锡城诗意图腾

江南第一山 惠山菊会

  惠山秋景开篇的热闹,必然是惠山菊会撑起的。无锡本就是著名的菊花之乡,作为无锡栽培菊花的主要基地,惠山古镇从1953年开始首办菊展,历经数十载发展已名动四海,2023年惠山古镇景区更是成为第十四届全国菊展的主会场。惠山古镇景区菊花基因库有菊花品种800多个,其中国内品种600余种,进口品种近200种。自举办菊展以来,每年均展出有菊花5万余盆,含600余个品种,珍稀品种达200余种。

惠山古镇 第14届全国菊展

  2025年惠山菊会以“菊韵锡城 诗意江南”为核心主题,将本土文化与自然美学揉得恰到好处。在西神广场,一串红与百日菊搭建的巨型五星红旗矗立中央,鲜艳夺目,周边各色时令花卉争奇斗艳,以花为笔,写下对祖国的热爱与祝愿。在文物古迹区中轴线的展区,往年固定式的展台展陈布局形式被打破,江南粉墙黛瓦和诗词的元素与悬崖菊、景型菊结合,同时穿插博古架,展陈各类独朵菊、多头菊、盆景菊等菊花精品,再加入菊文化字画,营造出可步入式的景观。

西神广场 2025惠山菊会

文物古迹区中轴线 2025惠山菊会

文物古迹区中轴线 2025惠山菊会

  寄畅枫韵 古园肌理中的秋意点睛之笔

寄畅园秋景航拍

  要领略江南的秋色,寄畅园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一站。与苏州园林相比,寄畅园更显雅致,依山而建的园景层次丰富,一步一景,让人流连忘返。深秋时分,园内更是色彩斑斓,绿色的香樟叶、金黄的银杏叶、红色的枫叶,一绿一黄一红,染就了一园秋色,加上浑然天成的山水园林相映成趣,光影交错相映,呈现出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境。

  寄畅园的红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种下的,虽不算古木,却恰如其分地融入了古园的肌理。它们或临水而立,枫叶映在锦汇漪的池水中,与山影、塔影、亭影、榭影一同“汇”入池中,风吹过时,水面的红影与枝头的红叶相映,像是秋在水中写的诗;或贴墙而生,红色的叶片衬着粉墙黛瓦,不似山区红枫林的茂密壮阔,却多了几分园林特有的精巧——这红枫,落在寄畅园里,成了点睛之笔,让依山而建的园景多了几分热烈,让“山池塔影”的奇妙景象多了几分暖意。

寄畅园 鸡爪槭

  满庭桂香 天香飘落来试人间第二泉

  传统植物配置中自古就有“两桂当庭”“双桂留芳”的方式,因其枝叶繁茂,四季常青等优点,以及“贵”的吉祥寓意,深受植物配置师的喜爱。众多江南私家园林里,成功使用这一栽植技法的代表,非寄畅园莫属,走进园内,便是两株百年金桂郁郁芳芳,那一簇簇金黄色的小花,密密地缀满枝头,散发出阵阵浓郁的馨香。

  赏桂的好去处,不止寄畅园。天下第二泉旁的两株百年金桂,既临水又靠墙,每年开花时间花满枝头,远观犹如一片“黄金雨”,生命力特别旺盛。这两棵桂花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观赏价值很高,工作人员定期为其修剪树形,站在天下第二泉院内,无论从什么角度去观赏它,都能与周边的泉、石、建筑形成高度融合的独立景观单元,和周围景物融为一体,美不胜收。

天下第二泉庭院秋景航拍

  在惠麓草堂正南,隔着假山池沼,在大片桂花林中,有一排建筑,因建于桂花丛中,俗称“桂花厅”,根据清代嘉庆年间武进人董士锡“香林映月,有黄花数树,金粟重叠”之句意,取名“金粟堂”。由书法家沙曼翁书写堂额。这里丹桂密布,葱茏浓郁,中秋前后,桂子飘香,沁人肺腑。

  其实,惠山的桂花树数量繁多,且兼具历史纵深感。稽留山祠三株桂花紧邻着开,树下喝茶格外惬意,李忠定公祠、二泉书院、大同殿、杨藕芳祠、王恩绶祠的庭院内也均有百年桂树,映山湖畔,锡山脚下,楼宇之间,桂花散植,空气里的香气时浓时淡,经久不散。

嵇留山祠 桂花

  银杏飘黄 时光沉淀下的惠山历史锚点

  惠山的秋,从不只有眼前的鲜活景致,更藏着蕴含深厚历史底蕴的“时光印记”——古银杏以一身金黄,将惠山的秋拉向了历史的深处,惠山的秋就从眼前的鲜活,沉到了历史的厚重里。

  惠山寺这座历史的瑰宝,自1600年前始建于南北朝时期以来,它一直静静地矗立在惠山脚下,犹如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诉说着过往的沧桑。据史料记载,洪武初年,惠山寺高僧性海和尚在大雄宝殿门前种下18棵银杏树,象征“十八罗汉镇山门”。之后,惠山寺历经多次大火与战乱,18株银杏中,仅有这1株留存至今,成为惠山古镇景区里的“银杏王”。这株“老寿星”高21米左右,树身倾斜、气势雄健,树干直径近2米,需四五人才能合抱。其树身还伴生一株200多岁的薜荔,两株古木在悠悠历史长河里相互依偎、相互陪伴,共同经历风雨的洗礼,见证了惠山数百年来的变迁。1600年惠山寺的庄严肃穆与650年银杏的巍峨壮观相互辉映、彼此衬托,黄墙、金叶、黛瓦、青石板路,各处风景交织,融汇成惊艳的寺内风光。

惠山寺明洪武古银杏

惠山寺明洪武古银杏与听松石床

  惠山的古银杏,远不止这一株。在惠山寺左侧的云起楼内,有一株280多岁的古银杏。每到初冬,这株古银杏都是景区内一大热门景点,金黄的银杏叶飘落在地面的石砖之上,宛如为大地铺上了一层璀璨华丽的锦缎,散发着一种古朴而迷人的气息。云起楼建筑造型独特、依山而筑,巧妙地占据了惠山寺、天下第二泉与竹炉山房这片区域的绝佳地形,其中一道廊桥曲折盘升,与古银杏相互呼应。站在云起楼的回廊上可以登高朝下拍摄银杏树全景,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位”。

  张中丞庙是为了纪念唐代“安史之乱”中英勇献身的张巡而建,无锡人亲切地称这座庙为“大老爷殿”。历史上张中丞庙曾“屡建屡毁”,但院子里的两株古银杏奇迹般地保存至今,成为一处奇景。如今,两株高达20余米的古银杏,并肩耸立在院落内,每到初冬,满树金黄,耀眼夺目,落叶撒满整个院落,与古色古香的庙宇相互映衬,成为景区内赏银杏的一个重要景点。

张中丞庙 古银杏

  顾可久祠内树龄480多岁的古银杏,高大挺拔、宽广的冠幅如同一把巨大的“黄金伞”。它的枝叶极为繁茂,其中一半伸展到祠墙外,成为小巷中的一道靓丽风景。在它正下方有一座小亭,亭顶正中开了个“天窗”。别出心裁的设计,使这座小亭脱颖而出,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一处“热门打卡点”。站在亭下,透过小小的方形窗口向上望去,繁密的银杏叶片反射着阳光,浓郁的金黄几乎要从窗口中流淌下来。

顾可久祠 古银杏

  这些古银杏,是岁月的见证者,也是秋景的缔造者,见证了岁月沧桑,却依旧熠熠生辉。它们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处宁静致远的幽境,更让人们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美景的融合。踏入这片神秘之地,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千年古寺和百年古树的岁月流转。

惠山古镇祠堂

锡惠文物古迹区

  在“读城”的视角下,惠山古镇的秋是无锡城市气质的集中体现。它不像北方秋景那样以“壮阔”取胜,而是以“精致”“厚重”为核心特质:菊的绚烂是人间烟火的温度,让秋有了热闹的开场;枫的炽烈是园林造景的巧思,让秋有了雅致的身段;桂的馨香是日常诗意的渗透,让秋有了绵长的余味;而银杏的苍古,是历史文脉的锚点,让秋有了厚重的根基。这四重景致共同构成了无锡古典园林秋季雅韵的完整画像。亲爱的市民与游客朋友们,欢迎常来惠山古镇,以“读城者”的身份,走进这片融合了自然意趣与人文情怀的土地,读懂江南园林的秋日美学,体悟无锡最具文化深度的季节表达。

公众号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

无锡普法

无锡普法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