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市政和园林局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无锡市政园林领域无人机“1+N”模式开创城市治理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10-27 14:05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在《无锡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政策东风下,无锡市市政园林系统利用市场化的无人机平台服务成功探索出无人机"1+N"场景创新应用新模式。通过深度融合智慧灯杆资源与无人机技术,构建起覆盖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立体化智能巡检体系,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创新实践样本。

  1.破解行业三大痛点

“智慧灯杆+无人机机巢+人工智能平台”系统架构

  传统无人机巡检长期受制于“起降难、续航短、数据散”的技术瓶颈。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照明和排水管理中心创新性提出“存量设施改造”解决方案:充分利用全市1万余根智慧灯杆资源,通过模块化集成设计打造“智慧灯杆+无人机机巢+人工智能平台”三位一体系统。这种创新模式将机巢部署成本降低60%,同时依托灯杆分布均匀、通电通网的优势,有效解决传统巡检存在的部署灵活性差、响应时效低、数据整合难等问题。

环湖路灯杆无人机巢作业

  2.四大领域创新应用

  【路灯巡检】实现全时段智能守护

  无人机可按预设航线自主巡飞、定点拍摄,再通过视觉空间化算法,将航拍照片与GIS地图精准叠加,为定制训练的高精度路灯故障识别AI模型提供空间属性数据支撑,最终实现故障路灯的快速识别与厘米级定位。这一模式不仅将重点道路巡检频次从“一周一巡”升级为“一天一巡”,更将巡检成本降低80%,彻底重构了传统路灯巡检的作业逻辑。

无人机照明AI巡检工作流程

  【河道排口监管】构筑水下防线

  过去河道沿岸的暗管偷排、雨水口混排等问题,因排口位置隐蔽、人工巡检覆盖范围有限,常成为水环境治理的“老大难”。如今,搭载高清变焦镜头和远红外功能的无人机沿河道精准巡航,可深入桥梁下方、芦苇丛旁、岸坡死角等人工难以抵达的区域,清晰捕捉偷排污水的浑浊水体、漏排痕迹等异常迹象,让违法排污行为无所遁形。排口异常识别率高达96%,工作人员可即时锁定问题排口位置,快速启动核查处置流程。这一巡检模式既突破了传统巡查的空间局限,又提升了问题发现效率,为水环境质量守护筑牢了“空中防线”。

无人机河道排口巡检

  【水务二次供水】守护饮水安全线

  二次供水作为居民用水“最后一公里”,其管网周边环境、施工规范直接关系水质安全。之前的人工巡检需逐片排查,不仅效率低,还易遗漏隐蔽风险。如今,无人机可按预设路线对二次供水覆盖区域自动巡飞,通过高清设备拍摄区域正摄影像,完整还原管网周边地形、建筑及施工动态。结合定制开发的AI识别算法,能快速筛查出管道周边非法施工、违规堆放污染源、污染源与管网距离不符合安全标准等隐患,甚至可精准标记风险点坐标。相比传统巡检,该模式大幅缩短隐患发现周期,将二次供水安全风险拦截在萌芽阶段,让居民饮水安全系数显著提升。

无人机市政GIS管网巡检示意

  【燃气安全防控】打造空中防护网

  燃气高中低压管网遍布城市街巷,传统巡检需大量人员徒步排查,不仅覆盖范围有限、耗时久,还难以实时监测第三方施工对管网的潜在破坏,安全防控效率受限。如今,无人机成为燃气管网巡检的“空中哨兵”,可按预设的管网路线定期巡航,灵活穿梭于居民区、道路沿线,精准覆盖地下管网对应的地面区域。结合高精度识别AI算法,能实时捕捉管网周边的疑似施工行为——无论是未经报备的机械开挖,还是违规堆放的重型设备,都能被快速识别并自动标注风险等级,同步预警至燃气业务管理平台。这一模式让巡检效率提升70%,彻底摆脱对“人海战术”的依赖,实现燃气管网风险的早发现、早干预,为城市燃气安全筑牢更坚实的防线。

无人机管网巡检现场抓拍

  3.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

  技术标准引领:牵头制定智慧灯杆结合无人机的首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与智慧灯杆集成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为同类场景应用树立标杆。

  经济效益显著:一机多场景应用,提升效率同时,减少人员投入,每年可节省养护经费超百万元。

  绿色环保担当:无人机零排放,比传统巡检车减少碳排放超百吨,巡查时还不破坏绿地、管网周边环境,生态友好度拉满。

  长效管理机制:从“被动维修”转向“主动预警”,无人机采集的数据实时同步至平台,形成“巡检-预警-处置-复查”的完整闭环,让城市管理更精准、更高效。

  从技术创新到标准引领,从多场景应用到可持续发展,无锡市市政园林系统用无人机“1+N”模式,为城市智慧管理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公众号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

无锡普法

无锡普法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