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全省第一,省“乐享园林”活力空间建设典型案例公布
发布时间:2025-04-21 16:19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近年来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人民城市理念,全面推进"乐享园林"城市高品质绿色空间建设,城市绿化品质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持续优化。百姓身边的绿色公共空间数量和品质得到了持续增加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在2022年至2024年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城市绿化景观连续三年获得群众满意度第一。
近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了“乐享园林”活力空间建设典型案例(第一批),共产生了27个典型案例,我市有6个项目入选,入选的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6个项目分别为无锡市宪园道街角口袋公园、无锡市东林书院游园、无锡市梁溪河十里画廊、无锡市运河艺术公园、无锡市太湖广场、无锡市高浪路与机场路高架桥桥下空间更新,涵盖了口袋公园、城市绿道、城市公园提升改造、桥下空间更新等类型。
PART.1 无锡市宪园道街角口袋公园
占地面积约 4000 平方米。原址为拆迁后的空(闲)置地,周边居住、商业密集,是衔接新旧社区、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地段。项目运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人流热力分布,精准定位公共资源富集但功能缺失的“城市缝隙”,有效衔接蠡湖万象城、周新老街等新旧社区,弥补区域公共服务盲区。以“通行+休闲+社交+教育”多元场景为核心,通过构建折叠展廊无缝串联绿色生态的花溪趣场、承载社交、集市、演出等多元活动的叠变剧场和以儿童游乐为主的折叠乐场三大功能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要。利用廊下旋转文化展示墙讲述老街历史,打造“可阅读”的小型城市客厅,形成可观、可游、可运营的城市街角复合空间。项目建成后,原本杂乱的消极空间蜕变为高品质的绿色公共空间,日均人流量提升超 60%,成为周边居民散步、社交、亲子活动的首选地,带动了沿街商铺客流量增长10%,区域商业活力显著增强。
PART.2 无锡市东林书院游园
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充分利用毗邻东林书院的选址特征,挖掘江南书院文化,延续书院原有的空间肌理重塑绿地功能,建设集文化传承、生态休憩、景观美学和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充满历史文化韵味的口袋公园。项目尊重场地特征,采用“框景、借景”等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让园林、景观与建筑、街道相互辉映,营造“移步换景”的游园体验。提炼经典儒家文化符号,将诗词、佳句与景墙、廊架等现代景观要素相融合。依托游园内外景观空间的围合和重构,在熙攘的城市街道旁打造一处闹中取静、婉约雅致的绿色乐享空间。建设充分采纳市民意见,融入文化互动场景和配套服务设施,开展可行、可赏、可游的丰富活动,实现美学价值和实用功能有机融合。
PART.3 无锡市梁溪河十里画廊
全长6.5公里,占地面积约82公顷。原为梁溪河景观带,已建成逾15年,存在树木郁闭、临水不亲水、配套设施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在充分调研民意基础上,项目实施绿化景观提升、配套设施完善、亮化照明优化、人行景观桥梁增设、桥下空间改造、海绵设施建设等系统性的提质更新。改造现有绿道和园路,新增跨河桥梁1座、浮桥3座、临水栈道3处,改造提升桥下空间18处,打通两岸13公里沿河步道断点,实现骑行、跑步、漫步“三道贯通”;合理规划布局停车场地,新建立体停车库1座。沿线新增儿童友好乐园9个、便民服务驿站6处、各类运动场地、户外直饮水点及无人售卖机,配套餐饮、咖啡等业态,提升公园多元服务功能。通过有机融合滨水空间沿线资源,串联起城市生活场景,有效提升滨水空间的活力与城市生活品质。
PART.4 无锡市运河艺术公园
占地面积约16 公顷,曾是无锡著名的米市码头和粮食仓储基地,后改造为一处融合米市历史和体育文化的现代综合性公园,经过十余年的使用,存在滨水空间可达性弱,连通不畅;植物郁闭,视线遮挡;活动单一,空间利用不足等问题。项目梳理自然基底,优化植物空间,在绿地中融入各类休憩活动设施;充分利用草坪空间,植入风筝、足球、飞盘等丰富的运动场景。实践“公园+”理念,将公园与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业态融合,有序开展“公园+艺术、公园+集市、公园+户外运动、公园+文化”等活动,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差异化需求。此外,通过场地租赁的方式承接商业活动,形成“生态+艺术+商业”共生体系,有效发挥公园带动消费的经济价值。公园焕新后,租金水平较改造前提升50%,餐饮品牌营业额提升超30%,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打卡,促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转化。
PART.5 无锡市太湖广场
占地面积约 20 公顷。传统园林风貌特色显著,原有服务功能相对单一。项目以城市更新手法在保留原有清扬公园为代表的传统园林风貌基础上,打造中央水景、街角下沉秀场、拾光乐园、林荫步道及外围共享街道慢行系统等一系列具备现代都市休闲功能的景观节点。合理规划动静区块,串联活动功能路径,新增下沉极限运动场、艺术篮球场、5V5 足球场等运动功能模块,满足全年龄段需求;通过升级智慧厕所、灯杆、雾森系统,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与市民体验;引入系列艺术雕塑、主题驿站、互动装置等多元文化载体,构建城市公共艺术体系;结合可视化海绵断层净水工艺展示装置,科普海绵城市技术和理念。通过建管一体模式,统筹运营管理,承办体育嘉年华、购物节等大型活动,激活周边文旅、商业及体育产业。
PART.6 无锡市高浪路与机场路高架桥桥下空间更新
占地面积约 6.4 公顷。项目毗邻居民区和产业办公区域,原桥下空间以密林、灌木为主,缺乏功能性场地。在充分摸排基地周边居住区、产业园区需求的基础上,将桥下灰空间改造为服务周边居民、全龄友好的多功能绿色公共活动场地,节约新征土地的高额建设成本,大幅降低城市建设资金。项目充分利用枢纽型桥下四个象限空间科学设置儿童游乐、老年休闲、青年竞技和便民服务等功能,通过一体化设计营建桥下景观,植入主题趣味科普、便民停车场与无人售卖机、直饮水等配套服务设施,打造集生态、运动、便民于一体的高品质绿色开放空间。项目建成后,日均服务周边居民、工业园区上班族数千人次,让群众“出门见绿、移步见景、小行见园”成为常态;此外,项目还聘用第三方专业公司按照公园管理标准进行一体化运维,实现城市“灰空间”的绿色转型和长效管理。
下阶段,我局将继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项重要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所需所盼,以省“乐享园林”为指引,大力推动城市高品质绿色空间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让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享受更好的高品质绿色生活。